有天傍晚,我和Verso到大學城買了晚餐要回家。走在巷子裡,幾隻燕子穿梭巡弋著。
Verso望了望,煞有其事地跟我說:「爸爸,我猜可能快要下雨了!」
「你怎麼知道?」
「因為燕子飛很低啊!」
「那又怎樣呢?」我進一步地追問,想知道他是不是真懂得其中的道理。
「空氣裡的濕氣重,很多小昆蟲的翅膀會變重、飛不起來,所以燕子會飛得低低的來吃小蟲。」
這個邏輯聽起來還滿有道理的。即使我知道這一定是某本書或雜誌裡的文章有介紹到的內容,不可能是Verso他自己觀察歸納得出的結論,但對於他能夠把課外書上的知識,適時連結到日常生活的觀察裡,也知道這些現象彼此間的因果關聯,這就讓我覺得很滿意了。
說來有趣,不知道是基因的遺傳,還是這個年齡男孩子的特質,儘管我們給Verso買了不少故事類的繪本,但他真正熱中閱讀的,還是像巧連智、康軒Top945這類綜合兒童雜誌,還有東方出版社及三采文化的科學漫畫。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孩子的腦袋裡,充滿太多太多的「為什麼?」,透過閱讀這些知識性的童書,他那旺盛的求知慾得以暫時被滿足,而對身邊的事物也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
不過,只憑藉著書上讀來的片段知識,加上過度的自信,有時還是會鬧笑話的。
就拿上週六的例子來說吧,那天早上,我跟Lilac去參加Verso在校外才藝班畫畫課的老師期末講評。老師很欣賞Verso作品裡那些將自己生活經驗、想像與每次繪畫主題的創意結合。她指著好幾幅Verso的作品,告訴我們他的作品裡常常都是在表達某一個故事與場景。
例如,在一幅畫面下緣有著巨大黑色蝸牛剪影的作品裡,右下方有個從屋裡衝出來的小人物(據老師轉述,Verso說那是一個打電話後跑出來的人),左下方有一小間房子,屋頂連著一條像彩虹般跨越大蝸牛的褐色通道,上頭有一個人和一隻狗正慌張地想逃命到通道另一端的小房子裡。空中,除了太陽、白雲、小鳥外,還有一台直升機。
而另一幅以《秋天》為題的畫裡,Verso執拗地選擇了以父子看楓紅的景象來替代老師原本建議的豐收畫面。畫面裡,一對父子在湖邊賞楓,水面上還映有兩人的倒影,看起來非常夢幻而溫馨。
老師說,那時她有問Verso要不要在楓樹上頭多畫些果實,沒想到Verso一臉正經地回答,說:「楓樹沒有果實,槭樹才有果實」。老師楞了一下,想:「楓樹沒有果實嗎?」就沒多說什麼。
我也不確定Verso的說法是對還錯,只是覺得不合常理。回到家,惦記著這件事,先是找書櫃上的《樹木圖鑑》,上頭查得到楓香、槭樹科,但就查不到有所謂的「楓樹」。再仔細看槭樹科項目下頭幾十種樹的相片、簡介、中英文學名與俗名,發現它們的英文名稱裡,不是有“acer”就是有“maple”,這才知道原來一般英文裡稱之為楓樹的,在中文世界裡都被歸到槭樹科。
而為了進一步弄清楚楓樹與槭樹的關聯,我繼續上網找尋有無更清楚的資料,看到台大植物學系退休教授李學勇寫的〈楓樹與楓香辨正〉和〈槭樹的名稱由來及誤用-為楓樹正名〉那兩篇文章後,我才恍然大悟,知道Verso的認知為什麼與畫畫班老師的不一樣。
簡單來說,畫畫班老師所說的楓樹,指的應該是楓香,它的果實是圓形有芒刺的蒴果。Verso從書上得知槭樹會長翅果,但他在學校所觀察到的楓樹(可能是楓香或是青槭)卻沒長出果實,所以他才會有「楓樹沒有果實,槭樹才有果實」的認知。
至於我這個做大人的,要不是為了想弄清楚Verso所說的話到底是正確還是有誤而認真些地查了資料,也不會知道原來「楓香不是楓樹,槭樹才是楓樹」,更不知道槭樹的果實有長一對翅,若不注意,很有可能把它誤認為是花瓣呢。
今早我送Verso去上學,正巧在校門口看到幾棵楓香,樹下還有一些成熟墜地的褐色果實。我指著它們,跟Verso說,這就是楓香的果實。也跟他約定好,等放學後,帶我去看那棵沒長出果實的楓樹,一起研究一下,看看它為什麼不會結果!
[原文發表於咕嚕熊親子網]
真是身教言教的好父親 好好滿足你的兒子的求知慾望哦^^"
Posted by: 花蓮民宿 | 2010.08.13 at 02:20 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