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星期,Verso 就滿八歲了。很明顯地,他的腳力與體力都比前一年進步得多,也因此,這學期傍晚放學後,只要沒有下雨而天色未暗,我們常常順著新民街的小巷,穿過一小段荒地,接大義街到北新路,走個二十多分鐘的路回家。
有一天,我們走著走著,Verso 突然對我說:「爸比,我真想看看鬼鯊和鎚頭鯊是長什麼樣子?」我知道這小子最 近正在迷「魔法校車」系列的書,還從漫畫注音版的看到以文字為主、插圖為輔而沒注音的小小說版。上禮拜我們把他的臥房大改裝,放了一座 230×240×40(公分)的大書櫃,幫他把書從舊書櫃移過來時,我注意到他從圖書館借的十幾本書裡,有四、五本是「魔法校車」的小小說,裡頭有本書, 名字正是《逃離巨鯊》。
他八成是因為看文字還覺得很抽象,所以想看看這兩種生物的真實長相。
我沒多說什麼,只是笑笑地回答道:「應該沒什麼問題,回家後我們上網查看看。」
講完後,又覺得不是那麼地有把握,於是我換個語氣,提醒他說:「不過呢,有時候同一種生物可能會有好幾個不同的譯名,如果能知道它原來的英文名稱,查起來會更快也更正確哩!」說是如此,但我知道更精確的方式應該是要用拉丁文的學名去查,只是再說下去,就已超過目前 Verso 的理解範圍,所以就自動省略。但我滿好奇的是,外國的爸媽或老師若碰到這種狀況時,會不會也趁機讓他們的兒女或是學生們知道學習拉丁文的重要呢?
回到家後,Verso 一溜煙就躲到自己房間去看他借回家的課外書,我則是回到電腦前,試著先用Google檢索「鬼鯊」的圖片。沒找到什麼正確的圖片,卻出現好幾個「魔法校車」《逃離巨鯊》的小小說封面照。我原先的猜想沒錯,但鬼鯊到底長什麼樣呢?
既然用中文檢索 不到圖片,那麼就先用網頁檢索,找看看鬼鯊的英文名字是什麼。Mmm……鬼鯊這名字聽起來滿兇狠的,一檢索下來,看到不少人的暱稱、個人網站或小說裡都有 提到,有篇還這麼寫道:「鬼鯊為一種五級魔獸,生活在深海水域,脾性暴躁,嗜血成性,成年鬼鯊的長度可達15米以上。不幸的是,音麒所遇上的這頭鬼鯊竟然 達到驚人的20米開外,比銀虎整整大了一倍之多。」
「五級魔獸」? 這絕不會是什麼科學的客觀稱呼或術語,應該是幻想居多吧!
為了過濾檢索結果,我在鬼鯊兩字前後加了英文的括號(“),再將檢索網頁範圍限制在繁體中文網頁,結果得到「58頁繁體中文 搜尋結果」,裡頭卻沒有任何一頁提到鬼鯊的英文名稱。再換個方式,改在搜尋方塊裡輸入"鬼鯊, shark" 兩個關鍵字,並把檢索網頁範圍開放為「所有網頁」,總算在某個簡體網站裡找到,原來它的英文名字就正是 "ghost shark"。
「早知道這麼簡單,剛剛直接猜這個詞,用英文檢索不就快多了?」我邊喃喃自語,邊用這組英文關鍵字檢索圖片、網頁和維基百科,果然找到許多相關資料。望著螢幕上的鬼鯊,形狀扁平,尾端細長,頭部像是長了個大扁嘴的天竺鼠模樣,實在很難跟它那兇狠的名字聯想在一起。在英文版的維基百科裡,條目簡介裡寫 道:"Chimaeras are cartilaginous fish in the order Chimaeriformes. They are related to the sharks and rays, and are sometimes called ghost sharks, ratfish (not to be confused with the rattails), or rabbitfishes."
除了幾個生物分 類的專有名詞和"cartilaginous"(軟骨的)這個字較難外,這段句子裡的其他字都算簡單,但真要把它翻譯成中文,一來是涉及專業譯名與習慣用 語(比方說,把 ratfish 翻成「鼠魚」,一般人聯想到的可能是水族館賣的各類鮎魚科(其英文俗名反而是catfish) 「鼠魚」,而不是「銀鮫」或「兔銀鮫」),二來還得考慮到小朋友的理解程度,顯然沒想像中容易。怪不得在 1990年以前,那個維基百科還沒誕生,而Grolier, Compton還有微軟的Encarta等光碟百科全書,還未重創印刷版百科全書的銷售市場的時代裡,賣得最好的英文百科全書,除了最知名且最具權威的大 英百科外,其他多是針對青少年或家庭市場(如著名的《世界百科全書》(The World Book Encyclopedia)。而就以我手上的2009 大英百科光碟來說,裡面就直接附上大英百科全書、大英學生百科全書、大英兒童百科全書三個版本。針對不同程度的使用者,分別挑選適合的條目,而以不同的編 排方式、遣詞用字來做區隔。
就算是不要錢的維基百科,這兩年也跟國際兒童救援機構SOS Children 合作,依照英國國民教育課程的科目與內容,從維基百科中挑選了約五千個條目,經過義工的編輯與些微的修改,製作了適合兒童使用的Wikipedia for Schools 網站與免費光碟。若是嫌這個版本的內容不夠簡要,或是非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們可能會有閱讀障礙,那麼不妨試試強調以1000個最常用英文字、用最簡單的文法與簡短的句子來撰寫的「簡單英文版維基百科」 (Simple English Wikipedia),只要使用者具備一些基本的英語底子,搭配裝在電腦上的字典與翻譯軟體,對一些概念或名詞的理解,應該會比靠搜尋引擎檢索或是「望文生義」好得多。話說回來,相較於以往動輒兩三萬元以上的印刷版英文百科全書來說,現 在的百科全書光碟版或是線上版網站、資料庫,價錢大概不到過去的十分之一,唯一也是最大的缺點,就是沒有中文版本。而不管是免費的中文版維基百科,百度百 科或是智慧藏百科全書網上頭需付費使用的中文版線上百科全書,它們的內容編排及用字遣詞,我覺得對一般的兒童或青少年來說,還是相當艱澀生硬的。
文建會先前曾動員不少人力、經費,建置了一個「臺灣大百科全書」網站(http://taipedia.cca.gov.tw/),招致不少批評。前陣子以「網站改版」為由而暫時關閉,根據網站公告,預定將在今年九月底重新提供服務。暫不論它新版的樣貌會是如何,又要用何種方式才能達到它所宣稱的「達成現階段臺灣知識成就的總體呈現,並作為國際文化交流的基礎工具」,如果現在有人願意比照奇幻文化藝術基金會所推動的『麻省理工學院「開放式課程網頁」中文翻譯計畫』,來發起以「簡單英文版維基百科」為起始基礎的中文翻譯計畫,我一定樂於響應、支持。畢竟,「孩子的未來不能等」,而我們在兒童/家庭百科全書的數位化與普及化這條道路上,已經蹉跎太多時間了。
[原文發表於咕嚕熊親子網]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