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Verso 的班上換了本「日記式聯絡簿」。頭一天簽名時,在聯絡簿裡,看見他洋洋灑灑寫了六、七十字,幾乎不敢置信。
「是老師唸,你們抄嗎?」我問道。或許因為是新的嘗試,老師先示範性地輔助孩子們知道怎麼寫小日記。
「沒有。」
「那是老師在旁邊帶著你寫嗎?」我再問道。可能是新來的一年級老師,於課輔時間在旁引導吧。
「也沒有。」
「是喔,那你寫得真不錯呢」,這次我可是很真誠地誇讚他,也看見他的臉上露出一絲神氣得意的笑容。
儘管如此,我還是有些納悶。心想,只是過了一個暑假,怎麼他的寫作能力似乎增進不少?
「是老師唸,你們抄嗎?」我問道。或許因為是新的嘗試,老師先示範性地輔助孩子們知道怎麼寫小日記。
「沒有。」
「那是老師在旁邊帶著你寫嗎?」我再問道。可能是新來的一年級老師,於課輔時間在旁引導吧。
「也沒有。」
「是喔,那你寫得真不錯呢」,這次我可是很真誠地誇讚他,也看見他的臉上露出一絲神氣得意的笑容。
儘管如此,我還是有些納悶。心想,只是過了一個暑假,怎麼他的寫作能力似乎增進不少?
還記得在暑假前,連家庭作業裡簡單的造句練習,Verso 都要花費好大一番氣力才能勉強完成,碰上要寫個兩三行的小日記,他乾脆直接投降,即便我試著帶他作些腦力激盪,他也總是邊哭鬧且氣餒地說:「我就是想不出來要寫什麼啊!」
為此,我有些擔心,但回頭想想:有些小一生連話都還說不流利,問他今天作了什麼,可能都回答的結結巴巴,要他們寫小日記,立意雖好,但會不會更加深了他們的挫折感呢?
後來有次到學校接Verso,碰到他的導師,跟她討論這種情形,我建議不妨可以另外提供「看圖說話」或是讓小朋友試著以分組「故事接龍」的方式,讓他們先學會怎麼聯想、表達與組織文字,再進到以平舖直敘的方式來寫小日記。
說是如此,沒多久後暑假開始。假期裡,Verso 大多數的時間不是在家裡玩樂高,就是一再翻閱他訂的學童雜誌、繪本、昆蟲圖鑑和東方出版社的「漫畫科學小百科」,假期結束前還跟著我猛看英國 BBC 新版的 Doctor Who 科幻影集呢。
如果只是這樣放牛吃草,真能換來 Verso 的一句「我都會了!」那麼下回我講「阿虎開竅了」這本書給其他小朋友聽時,就不愁沒有實例來做註解。
開學一天、兩天…一週過去了,觀察了一陣子,我確定了兩件事:一、Verso 說的是實話,小日記是他自己寫的;二、他的文字表達能力有成熟了些,但仍起伏不定,沒我原先以為地那般突飛猛進。
然而,就算是文字生嫩、錯字連篇,那又如何?對才剛學寫中文字一年的孩子來說,那再正常不過(不然,就請回想一下自己學英文的狀況。
重要的是,透過孩子們童稚的書寫,讓我們發覺那些沒注意或看不到的學校生活,一瞥孩子的內心世界,那不僅是種欣喜,更多時候也是對自己的一種警惕。
比方說,前幾天看到 Verso 在寫「我的父母」,裡頭寫到他有時討厭爸爸,是因為我常在他早上上學快遲到的時候,才急忙幫他洗要帶到學校的餐具。
嚇得我這幾天晚上就算是再晚睡覺,也得把他餐盤碗筷洗好才敢上床。
孩子的作品或是行為,有時就像鏡子一般,反映出成人的所作所為是被他們如何理解與回應,那麼我們作父母的能不自我要求,以身作則嗎?
[本文原發表於咕嚕熊親子網]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