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在 1974 或 1975 年吧,一群小朋友坐著幼稚園的娃娃車到達目的地,就像愛麗斯夢遊仙境裡的故事一般,從樹叢中穿過後,來到一個異國之地,那裡有高大的紅磚屋子、茵綠廣大的草地,還有幾尊舊砲,瞄準著碧藍的河水,海風拂面,陽光燦爛。
那個奇妙的「異國」經驗,在我那似懂非懂的成長階段裡,還曾以為那就是所謂的「出國」。有趣的是,幾年前看到李雙澤當年寫的「誰能「代管」紅毛城?」與淡水鎮民對紅毛城的看法這兩篇文章時,我才注意到當年我們進去遠足的時候,紅毛城應該還是由澳洲或美國代管,一般人似乎是無法進入的。直到現在,我還是不明白為什麼幼稚園竟然可以帶我們進去裡頭參觀與照相,不知道跟長老教會是否有關?
在那之後,我對淡水的印象屈指可數。幾次夏天跟著家人與親戚到沙崙海水浴場玩水(大人們欺負我們年紀還小,總叫我們小孩子在沙灘上當眾更換衣物,讓我感到害羞難堪);一兩次的「北海一周」校外教學,坐在遊覽車裡,不斷找尋究竟是在哪個角度可以看出觀音山的「觀音」輪廓;大一時,從輔大來到淡江參觀,見識到當年名盛一時的24小時零食店「小豆苗」與大學城的樣貌;與前女友的相識及當兵前的告別....
我跟淡水的真正結緣,則該追溯到1991年入伍後,抽籤被分發到關渡師,再被分到金山守海防開始。在接下來約一年半的服役期間,我每個星期總是要經過淡水,到竹圍或是北新莊「洽公」一兩次。淡水或竹圍的街上,常常可以看到我們這些出來洽公的阿兵哥,趁著回部隊前的空檔時間,四處遊蕩著。
退伍前的最後一次移防,我來到淡水高爾夫球場附近的油車口營區駐守,這才完整地領略到住在淡水小鎮上的無窮魅力。不管是寧靜略帶霧氣的清晨、明亮刺眼而有點灼人的正午陽光、絢麗輝煌變化萬千的夕陽與晚霞、恬靜的夜晚及碎浪拍打河岸邊的水聲,讓我這個從小在都市裡長大,偶有些在農村或漁村短暫居住經驗的年輕人,頭次感受到生活原來可以如此怡人。然而,沒有留下任何影像紀錄,那些片段的回憶,終究隨著時光飛逝,僅能以浮光掠影般的意象留在腦海裡。
1999年,當時還是女友的 Lilac 被二房東無預警的限期遷出,我們在中山區如同鴿舍的出租單人套房裡尋尋覓覓,被狹小的空間與悶濁的空氣給搞得精疲力竭。就在那時候,我想起在竹圍、淡水一帶有著許多新建不久的高樓大廈(當時,我還不知道許多在地人對於這些水泥森林的厭惡):
「就算是當作散心、到竹圍、淡水那邊透透氣也好」
接著,我們兩人搭上了公車再轉捷運來到竹圍,邊走邊觀察著週遭的生活環境,覺得不錯的就向社區管理員詢問有無空屋出租,一兩個小時之後,我們不僅找到了暫棲之處,也找到了一個接下來可以長期定居、安身立命的所在。
2000年10月,我跟Lilac 結婚,2001年11月,我們一家三口搬到淡江大學旁邊的新社區,而我與淡水的這份情緣,也在嬰兒車以及兒子的小腳步伴隨下,日益深厚...
PS. 我與 Charlesc 在 Flickr 上成立了一個分享與討論淡水資訊的群組 Flickr Tamsui,歡迎加入。
而這個星期天中午,新成立的「淡水八城街坊」(目前我暫代「大田寮水碓(淡江大學週邊)生活圈」城主)將會在淡水捷運站旁的殼牌倉庫舉行社區營造成果展示,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來現場,大家相互碰碰面,看看以後是否可以在淡水開始進行附近生活圈裡 Flickr 使用者及部落格玩家(blogger) 的定期聚會。
Posted by: tm | 2005.04.26 at 12:35 下午
我跟淡水的緣分主要也是因為關渡師(還有小時坐過的淡水最後一班列車)
雖然抽到的是拐八旅,不過駐地卻在師部
在光武工專旁的斜坡上,數著日出與日落
偶而行經竹圍、淡水老街、紅毛城、沙崙、淡水新市鎮等地洽公
也曾遠征(?)北投副供站、小坪頂以及三芝
不同的是,淡水小鎮原始的風光不再
取而代之的是捷運、網咖與檳榔攤...
Posted by: doobop | 2005.04.26 at 08:01 下午
呵呵,學長待過的金山營區我後來也待過...
對於淡水,我想我還是不要寫出我對於淡水的感覺,不然可能有些人可能看到會氣炸,呵呵。
Posted by: chinchun | 2005.04.26 at 10:34 下午
從來不知淡水會變成觀光地 多久遠的記憶
老街 那不是我每天走路上學的途徑 指南客運還常呼嘯過
真理街上的阿給 渡船口的魚丸 油車口的排骨 曾何時變名產
紅紅旅社 炸彈麵包 槓子頭 炒餅 還在嗎 以為淡水永遠會是小鎮 電影院從不清場的播二輪片 阿婆的鐵蛋可沒出現過呢
她變了 濃妝豔抹 花枝招展 但是夕陽還是那麼的美好
只是近黃昏了
Posted by: chen | 2005.04.27 at 03:18 上午
在 yam news 看到淡水和你的blog
我在練習,用影像紀錄淡水的老房子,怕,像海關碼頭台銀宿舍和衛生所,一下被拆掉,下回要去淡北丘陵拍,因為沒上水泥的石砌民居不多了。
我的圖都放在 > http://forum.archibigball.net/
Posted by: nuvola | 2005.04.28 at 01:07 上午
報告!照片全部上傳完畢:P
http://www.flickr.com/photos/doobop/sets/289449/
剩下的問題是..."如何一次把75張照片加入群組的Pool裡"...
Posted by: doobop | 2005.05.02 at 03:38 上午
doobop,
動作真是迅速確實,俐落!
如果至於相片擺入群組的方式,我的想法是可以新開一個「我的淡水相簿」的討論主題,大家可以在上頭回報自己拍的淡水專輯(album)連結,這麼一來,只需要把最精華的幾張放進群組 pool 就可以了 :)
Posted by: tm | 2005.05.02 at 08:19 上午
哈囉!tm
傳了半天,照片只傳了一些
弄好在放到群組的pool :)
昨天跟你聊天很有意思!
也跟你學習了很多
有機會再向你請教囉
Posted by: judysmile | 2005.05.02 at 05:41 下午
Hi 您好
搜尋空照地圖 發現您的網誌 就進來瀏覽一番
曾在淡水住過一段時間 對於滬尾這個地方也蠻有感情的
目前正在以360°QTVR的方式記錄台灣的一些人時地物
去年為參加WWP World Heritage Panorama的徵稿(http://geoimages.berkeley.edu/wwp604/map/index.html)也有至淡水高中等地拍攝並發表了一些360°QTVR的作品
Fort SanDomingo and Surrounding Historical Buildings, Danshuei,
淡水紅毛城及其週遭歷史建築群
(http://prozone.myweb.hinet.net/WWPano/20040621/20040621.htm)
我的 Taiwan 360° VR Panograph 網誌網址為:http://taipro.blogspot.com/
歡迎前往參觀,並請多多指教!
Posted by: Walker | 2005.05.03 at 04:35 下午
nuvola,
一直沒看到你的相片耶,要不要考慮申請一個 flickr 帳號,
加入 flickr Tamsui 的群組,多跟大家分享這些老房子的影像與故事呢?
chen 與 Chinchun,
很想多看到你們對於淡水的記憶與感覺哩。早上在 forumosa.com 那邊讀到 Mucha Man 所寫的這段話:
"All in all I was quite impressed with Danshui. The stalls and shops are arranged all on the right so you can walk by and get the breeze off the river without getting the smells from the stalls. Also, they seemed to have arranged the businessed well, so you had the noisier shops near the start and the quieter ones further down. Many simple coffee shops with great views across the river. I thought I was back in Vancouver on the Seawall at times. ""
覺得很有意思。就我所知,這段河岸景觀的變化過程,固然部分可歸功於當初設計規劃的淡大建築系教授,但店家的種類與經營模式卻是逐漸演化而成的。或許你們可以提供大家更多不同的觀察與看法呢!
Judysmile,
你太客氣了,跟你聊過後,我也覺得受益匪淺喔! BTW, 那天晚上回家後,帶著兒子看你 blog 上的手繪記事,他很喜歡耶!
Posted by: tm | 2005.05.03 at 05:35 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