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六,偶然地註冊試用了 emusic.com 的音樂下載服務,幾天下來,雖然常出現頁面需要 reload 數次才會出現的問題,不過整體而言,我覺得它所提供的曲目、價格與機制設計比起實體CD來說,已經算是很有競爭力的了。而從這幾天 BBC 新聞的相關報導來看,合法線上音樂下載服務似乎也已進入一個可與實體唱片銷售平起平坐的新階段。
還記得在上個禮拜,從 del.icio.us 上看到一篇熱門文章,標題是"Whats Wrong with the Music Industry in One Long Sentence (annotated)",典型的 blogger 式夾雜一堆超連結串成的戲謔文章。然而使用 emusic.com 的經驗倒讓我覺得情況已有改觀。剛剛讀到 Legal music sites break 100 mark這篇報導,才赫然得知在過去的一年裡,全球提供合法音樂下載服務的網站已經從20 多個暴增到超過 100 個,提供的曲目也從平均20萬首增加到 50 萬首。
以 emusic.com 為例,曲目裡就含括了 4AD, Cooking Vinyl, Matador, Thrill Jockey, Mantra Recordings, Too Pure 這些獨立名廠發過的眾多佳作,連我放在家裡已經好多年沒聽的黑膠唱片 The Kinks 的專輯 Schoolboys In Disgrace,現在也可直接下載 mp3,不必再花許多力氣找原版CD或從黑膠唱片側錄轉檔了。
純就商業模式來看,emusic.com 算是很簡單的。使用者先選擇要採用哪種月費方案,即可知道當月還有下載幾首曲子的額度。接著就可以在網站裡翻查曲目,有興趣的可以直接下載或是先將專輯/EP 放到 My Stach (相當於 Amazon 的 Wishlist)裡留待日後精挑細選。如果下載的曲目超出每月額度,則可加購 Booster Pack 方案來取得額外的下載額度。一旦選擇下載某首曲子後,不管有無下載成功,都可從自己帳戶中的已購買清單裡找出曲目重複下載,不影響到原有的額度。
至於下載下來的曲子檔案,就跟一般正常檔案一樣,可以自由複製、燒錄到光碟片上,沒有任何針對特定機器或複製次數的限制。只不過檔案裡頭似乎有外加下載相關資訊,若是被放到 p2p 上大量流傳,則有被循線追查吃上官司之虞,這是要格外注意的地方。
以價格來看,無論是採哪種月費方案,折合台幣換算,每首曲子的平均單價都不超過10元,比 iTune 的每首 0.99 美元便宜得多。再加上 emusic.com 上頭的曲目多為獨立廠牌發行作品,也使得它較不受版權授權區域的限制,直接拿台灣這邊銀行發行的信用卡刷卡付費,即可馬上使用,不必另外找在國外的親朋好友幫忙刷卡付費。
另一個我覺得比較有趣的,則是它的協力推廣方案(Affiliate Program)。詳細的規則我還沒仔細研讀,不過看起來它的運作方法是:1. 在自己的網站上放上 eMusic.com 的連結; 2. 每成功藉由連結介紹一人成為 eMusic 服務的試用者,則可收到美金一元的介紹費; 3. 若經你介紹的試用者正式開始付費使用 eMusic 服務,每個月他繳的月費裡將有 10% 自動轉成給你的佣金。類似的轉介制度,最近在英國慈善組織 Oxfam 推出的 Big Noise Music 音樂下載服務裡也可看到,差別在於 eMusic.com 的錢是給介紹人, Big Noise Music 則是將使用者付費購買下載點數時付出的錢10% 轉為給 Oxfam 的捐款,在我看來,這種模式未來很有機會成為普遍的行銷手法以及小額捐款管道,值得非營利組織多加注意。
Roach 寫了篇「不過是九年前的往事」 ,回顧南方電子報創辦以來的一些變化。想想自己從使用網路時所預見它對音樂工業將會帶來的變革,到現在實際經驗當時想像逐漸成真的這段過程,竟然也已過了十年。遺憾的是,科技的進步遠比人們學會合作的速度快得多。張之洞在1898 年說的「中學為體 西學為用」,現在看來,倒反像是個詛咒了。
* eMusic.com 目前的三種月費方案如下:
eMusic Basic: $9.99 per month/40 song downloads
eMusic Plus: $14.99 per month/65 song downloads
eMusic Premium: $19.99 per month/90 song downloads
一定都是月費嗎?唉,這就不符合我的習慣了。
Posted by: cat | 2004.05.28 at 03:49 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