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沒在 blog 上面寫 Verso 的狀況了。已經在這個月初滿三歲的他,跟前一年比起來,又大了許多。最讓我們討厭的只會包著尿布大小便的問題,雖然沒有改觀,但在語言的運用上,倒是熟練許多;儘管沒有晚他兩個月出生的表妹那般伶俐,但搭配他還算老實沉得住氣的個性,我覺得滿恰如其分的,不會讓人感到突兀。
上周日晚上,我坐在餐桌旁翻閱雜誌,Lilac 忙著看工作底稿,Verso 則是蹲坐在餐桌下面仰望著大人們在做些什麼,是否有注意到他的舉動。在整個客廳與飯廳連成一氣的空間裡,可以規律聽到的,就是我因鼻子過敏而必需三不五時拿面紙擤鼻水所發出的聲音。
突然之間,Verso 從桌底下鑽出來的動作,改變了原有的規律。他爬上餐椅,我跟Lilac 好奇地盯著他,看他接下來要做什麼。
只見,他從餐椅上俯身向前,一隻腳跨到餐桌上,從面紙盒抽了張面紙拿給我。剎那間,我跟Lilac 相視無言,Verso 已經又鑽回餐桌下了。
很多時候,這種細微的情景就像快照一般,把生活裡紛擾的事物與情感凝結在短短的片刻裡,再讓我們用一輩子的時間去反覆咀嚼、思索、緬懷它的意涵。
與自己的孩子相處,更是需要經常地強迫自己去想起童年的許多經驗。因為那裡頭保有了我們對於世間真偽善惡美醜最原始的接觸與判斷,它們是我們日後價值觀形成的礎石。陪小孩成長,給我們的正是一個重新經歷、檢視那段過程,甚或是改變自己未來的契機。你不需要有布魯斯威利在「扭轉未來」(The Kid)裡的奇遇,只需要花多一點時間跟小小孩在一起,回憶自己幼年的經驗,認真想想目前面對的處境,很多問題,其實不難找到答案或是方向所在。
是在這樣的一個過程裡,讓我對於家庭、社區、環境對一個人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層而真實的體悟。
有時憶起讀幼稚園時的情景與感受,從現在為人父母的角度來看,都很難相信那時自己只是個四、五歲的小孩。
每天早上,從家裡自己走到巷口,跟鄰居的小朋友一同等娃娃車。中午下課後,坐娃娃車到離家還有幾條巷子的地方下車,在幾個巷子間探險,看看新蓋的公寓外面的小排水溝裡有沒有蝌蚪、小魚,或是看看旁邊廢地裡是不是又長出了什麼小花小草。總是晃蕩一下,再走回家吃飯。下午呢,則是與鄰居玩伴在巷子裡或巷外雜草叢生的空地裡嬉遊的時間。
那時候,哪裡知道人心險惡,只知道每個鄰居玩伴各有各的個性,誰的媽媽比較偏心,誰的媽媽會熱情招待,等到爸爸回家時,就是小孩子們該從人家家散去的時候了。
打算六月或七月時,將 Verso 送到幼稚園試讀看看。一來是因為我想要有更多時間做自己的事,或多準備些可以從日常生活中教導他,但自己現在卻未必懂得的事物(像是辨識植物、昆蟲,或是說明許多事物的運作原理);更重要的理由是,現在的一子化家庭與社區環境,已經跟我幼年時大不相同,他應該開始學習如何跟家人以外的人相處。他必須了解到世界並不是以他為中心,要懂得如何跟其他的小朋友溝通、協商,來一起完成某項任務;他必須從這些人際相處的經驗裡,感受到與他人相處需要的付出與所得,感受到這裡頭有許多的樂趣與挫折,是自己一個人或是跟家人沒辦法共同經驗的。
準備買台二手摩托車或腳踏車,放在幼稚園旁作為代步之用。以後的這兩三年裡,我們全家人的作息將趨於一致。早上,全家人一同坐計程車出門,我跟 Verso 在幼稚園附近下車,Lilac 繼續坐到捷運站搭車。幼稚園開始上課,我騎車回家或在鎮上繞繞。傍晚再回到幼稚園,帶 Verso 步行回家。
會這麼計畫上下學事宜,不單是因為最近或過去娃娃車發生的一些悲劇,更多的是不想讓自己被娃娃車的接送時間所綁住,也覺得可以在上下學的時間陪自己的小孩走段路,教他注意週遭環境的新變化,或是聊聊在學校裡發生了什麼事,是親子之間的一種幸福。不過我知道,這麼做還是比不上讓一群小孩一同探險、沿路打打鬧鬧,分享彼此的知與無知、歡樂與憂愁、期待或恐懼.....所帶來的一切甘苦回憶。
我不知道該怎麼向 Verso 解釋,為什麼我們這個社會(更準確的說法是我們居住的環境)在這三十多年裡,竟然剝奪掉讓小孩自己「長大」,而可以放心信任他人的權利?為什麼現在的父母給孩子的空間經驗,往往只是從一個屋頂到另一個屋頂,而所謂的戶外,卻成了個不宜久留、充滿毒素與人造危險的地方?當我們感嘆或抱怨著現在的小孩子一天到晚只想看電視或玩 game 的時候,到底是哪些因素限制了其它的可能?我們這些有能力的大人們,又能做什麼來讓情況有所改觀呢?
Do something to change the situation. Do something to change the future.
希望我們的一些努力,可以延遲或避免掉回答這些問題的尷尬與必要,或至少讓孩子們知道,接下來他們還可再做些什麼,還有什麼可以繼續期盼。
再不能是喬丹或是下一次選舉了。
我現在看的韓劇(好想談戀愛~23台緯來戲劇台~pm7:00),昨天的劇情裡,爺爺對著孫子說的話:
現在的政治人物到了選舉的時候才嚷著要改革,改革了十幾年了,還在喊改革,有那麼多要改革的嗎?
我的力量不能改變多數人,想從自身做起,讓我的每個家人都很優秀,希望你也做得到.
(劇裡的那個家庭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住著爺爺.奶奶.爸爸.姑婆.小舅公.姑姑.三個兄弟的大家庭,每個人都有一份正當的工作)
~~~~~~~~~~~
有一些像今天您的故事意涵.
Posted by: stella | 2004.05.25 at 01:22 下午
tm,
好巧,今天我也正在想有關孩子未來的事情..我也在想我能做點什麼,來讓這個世界有所不同?身為人父之後,我體驗到小孩的教養陪伴與父母工作上的衝突..多少父母只因為要工作,不得不將小孩交給保姆或送到學校去?
我初步有個構想...
我自己在豐原開店,二樓20多坪一直沒有好好利用,我打算成立一個社區的兒童人文安親班,裡頭只有音樂和圖書。
圖書是用募來的,音樂由我提供.
參加本安親班不用收費,但是家長要樂捐10本童書。並且每週要播2~4小時來當義工,負責協助照料小朋友。
本安親班不教課,只讓小朋友沐浴在音樂和圖書的氣息中。
偶而可以有些活動,但是以主題性的遊戲為主。
初期以我和內人為主要管理人,中長期以陪養志工父母輪流值班。
先想到這...還不是很成熟...
不過看到你這篇文章時,更加深了我要起而行的決心!!
咱們一同努力!!
Posted by: labu | 2004.05.25 at 09:56 下午
Stella,
謝謝你提供的資訊,我來找個機會看看那部韓劇。
Labu,
很棒啊,至少是個開始,不管後面會遭到什麼樣的困難,可以敞開心胸跟更多的人走過一段,總是會有所得的。我們先各自努力,以後有機會到中部時,再去你那邊實地拜訪交換經驗。
另外,不知道你用的 blog 現在要怎樣才能留言回覆?有幾次想留言,有看到別人寫的回應,可是卻不知道寫回應的空格在哪邊?
Posted by: tm | 2004.05.25 at 10:52 下午
tm,看你談這些話,突然很有感觸。想起上次看到小Verso望草地上專注的神情。
Labu,對阿,你家的留言好久前就有問題了。
我很喜歡這個計劃哩,也許下次我們可以約一約來淡水聊這個小(圖書)館子能有哪些作風。
Posted by: 小黛 | 2004.05.26 at 12:31 上午
奶爸:
謝謝你今天的相陪,
讓我們多瞭解了淡水一些,
很多感人的小角落若是沒你帶還真是找不著,
不管能不能在淡水作些什麼,
但淡水對我們已經有了不同的意義。
謝謝你...
Posted by: 偉瑜 | 2004.05.26 at 06:02 下午
偉瑜,
你們太客氣了,
下回有空到你們那邊走走,
再聽看看你們逛了一圈後有什麼發現/感想。
不然我也不清楚自己所觀察到的,
到底有多少不過是野人獻曝呢。
Posted by: tm | 2004.05.27 at 08:36 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