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在檯面上嚷嚷的「學運世代」,
似乎都不敢提到了當年野百合學運最特殊的價值,
或許與當時的訴求或成果無關;
而在於顯現出當人們聚集起來後,
可以如何在兩三天內經由內部的民主程序,
由烏合之眾發展出自我組織、治理的能力。
印象裡,在野百合運動開始之前幾天,
早有幾次零星的學生靜坐抗議行動。
追究到底是哪些人的「功績」,
或是學運份子有無經驗,
意義不大,
因為整個野百合運動之所以可以爆發出來,
是早有「汽油」存在,
學生們具有身分上的優勢,
被視為較為純潔而不易抹黑,
而能順水推舟的成為「收割者」,
跟先前校園內的學生運動實在沒有多大關係。
而在運動發生的那幾天裡,
由於國家領導者權力鬥爭的結果未定,
也使得難以確定要「押寶」何方的大眾媒體,
在言論上採取較開放的態度,
讓剛離開校園一兩年,因報禁解除而大量進入新聞業的年輕記者、編輯,
可以較具同情心、同理心的態度,
甚至混入學生群裡,
幫學弟妹們獻策、或進行採訪報導。
有著民意與鬆動的大眾傳媒空間作基礎,
兩三天內廣場才會湧入許多過去從未參與運動的學生,
也因這些新面孔的數量與個人背景,
早非原來學運社團系統所能掌控,
從而挑戰了較早由學運社團形成的決策體系,
重新建立了由所有參與者共享的由下至上權力架構。
在廣場上的第三天時,
廣場上的學生以各學校為單位,
藉由開放的討論與直接民主程序,
將原先由學運社團份子組成的「決策小組」權力重新奪回、
再授與現場選出的學生代表們單純的「中介」權力;
並藉由科技(原先的構想是以實況轉播而非錄影帶)的運用,
讓廣場上的學生可以監看學生代表與李登輝相見的過程,
再表決是要繼續抗爭,
還是要撤退繼續監督政府承諾有無落實。
凡是記得那段過程而對那場運動的始末有所思考者,
都知道在那場運動後期與結束之後,
根本就沒有什麼「學運領袖」,
因為沒有人能在不知從何而來的許多學生散去後,
還敢厚顏的自稱他/她能代表已然不存的「群眾」。
過去十多年裡,
雖然有人頂著「學運光環」來作為晉身階,
但那些如今隱藏在社會各個角落的參與者,
仍舊繼續在看著這些人的一舉一動。
就讓十四年前的舊帳重新一一出土吧,
敢頂著這個光環出來說話,
就要有接受眾人、尤其是當時參與者們爆內幕與檢驗的準備。
相信很多人都已經隱忍很久了。
ps. 野百合運動發生時,我正好是大三下,先前因為幫助同班同學搞學生聯合會,算是跟之前的學運沾上點邊。因此在運動發生時,能以一個學運社團的旁觀者以及廣場中積極份子的角色,在所謂的「決策核心」之外,看到較不同於後來學運論述的一些面向。
大螢幕播放新聞以及最後分校投票決定是否離場的決定的確很令人難忘.
我還記得輔大部份的投票主持者(忘了名字), 大家投票時,無論有多少次不斷提出的動議打斷投票進行, 他都能很有耐心地按照議事規則讓所有討論都進行完再做最的表決.
Posted by: jeph | 2004.04.09 at 12:41 下午
tm,
你還記得這麼清楚,
很多細節我都已經記憶模糊了
記得最清楚的是,最後一天撤退後回到宿舍
就接到老爸的電話
劈頭就問:[你在那邊吧?]
~米
Posted by: milankun | 2004.04.09 at 01:30 下午
這一週來看到一些把野百合學運美化、神化的言論,只覺得噁爛不已。當年的運動在進行時與結束後,在運動圈內部遭受不少批判,怎麼十多年後看到的多是溢美之詞?無怪乎這十多年來台灣的民主發展看似進步實則倒退,而未有深刻經驗的年輕人們卻難有知覺。
我的記憶其實也不再清楚,不過對於那個經驗的反省與缺憾,卻始終跟著我而從無消散,成為個人選擇與思索判斷的一個重要原點。這些年來自己搞獨立媒體、另翼文化場景、草根民主、科技應用的內在動力,不少都是來自那幾天在廣場上的經驗與激勵。十多年的反覆思索比對,要不深刻也難。
Posted by: tm | 2004.04.09 at 02:41 下午
“...凡是記得那段過程而對那場運動的始末有所思考者,都知道在那場運動後期與結束之後,根本就沒有什麼「學運領袖」,因為沒有人能在不知從何而來的許多學生散去後,還敢厚顏的自稱他/她能代表已然不存的「群眾」。”
嗯...今早,廣場上的陳政峰說:四月十二日去和陳總統見面將是代表個人的意見去的...
嗯...我也想知道陳政峰是以什麼樣的標準來斷定預計四月十二日去見總統的學生(如果有的話),就不是代表另外一群不同意見的群眾,而“厚顔”地認為自己代表所謂的“群眾”。
閱讀站長的網站也有一段時間了,很佩服站長在評論一些事情之前所下的功夫和對事情的見解;但在下有一個感想:站長始終沒有在一個相同的標準下來檢驗我們所看到的人、事、物。
也或許這是屬於站長自己的空間,沒有我這個外人置喙的餘地,但在下一直以為站長之所以這麼用心經營這個網站,其中的原因之一,想必是為了可以藉著網路這個偉大的工具,實現和不同想法的人溝通討論,追求許多事情的真實價值。如果是這樣的話,在下認為為了自己所喜歡的這樣有內容的blog(^_^),有必要留下這篇留言,向站長提出以上的疑問和看法;如果不是,亦或是在下在根本上就對站長的想法有誤解,而誤會了站長在評論事情上有不同的標準的話,那我願意為自己的認知不足道歉。並期待藉著更多的溝通討論,能夠認識更多不同的想法。
Posted by: hohowowo | 2004.04.09 at 02:53 下午
hohowowo,
謝謝你的留言建議。要說一個人能真像機器或量尺一般用同樣的標準度量世界,我覺得是不可能的。許多價值評判往往是在相互比較之下才能進行或更進一步地釐清,有時甚至連自己也無法預先預料結果。
在時間有限的狀況下,往往只能擇要討論,很難去鋪陳一個完整全面的比較。如果因此讓人覺得有迷惑之處,很歡迎提出不同的意見或予以指正,這樣才容易讓我自己注意到是否有盲點或重大疏漏存在。
「誤解」不是單方面的責任,而是再正常不過的現象。溝通未必能保證完全的相互理解,但卻是想改變誤解與增加互信的不二法門。
我對這個blog 的一個期望,是讓它可以成為一個半開放的公共平台,讓有意思而認真的想法可以被突顯出來。而它能否達到這個目標,其實也有賴於來訪朋友的支持與鼓勵。說起來這是個我們大家相互兔槽求進步的空間,當主人的只有擔心招待不周應付不來的份,若是沒有較為嚴重的意外發生,既然開放回應,哪有不容外人置喙的事呢?
別急著道歉,指出一些讓你會有「站長始終沒有在一個相同的標準下來檢驗我們所看到的人、事、物」感覺的地方,讓我可以重新檢討,就是對這個 blog 最好的的回饋之一。期待你的回應。
Posted by: tm | 2004.04.09 at 03:30 下午
不知是什麼原因,在下的RSS Reader在sydicate貴站的時候,似乎有些問題:當有一篇文章有新的留言的時候,並不會顯示出未閱讀的狀態(但在syndicate其他的blog時,卻沒有這個問題),以致於我一直以為沒有新留言,所以今天如果沒有點過來這裡,真的不知道站長老早就針對在下的留言作了回應;不知是只有我如此,還是也有其他在讀這個blog的網友如此,可以給點提示嗎?
感謝站長的熱情“招待”^_^,讓在下了解到往後在這裡所閱讀和參與的討論將會更有意義。
有關“指出一些讓你會有「站長始終沒有在一個相同的標準下來檢驗我們所看到的人、事、物」感覺的地方”,我以為我在上一篇留言裡,(或許不夠具體),已經舉了個有關學運的類似例子;我會再檢討自己表達不清楚的地方,並再往後的留言裡更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但是,我有個問題想先請教一下:我一直找不到這個站的搜尋功能,不知是我太白目了,還是真的沒有?謝謝。
Posted by: hohowowo | 2004.04.11 at 03:11 下午
hohowowo:
其實你可以把你的意思說清楚一點, 據我對TM的認識, 真的有錯他會承認, 若只是誤會,他也不會計較.
但說得很模糊要人家猜, 雖然你的口氣很禮貌, 但實際上很失禮.
Posted by: jeph | 2004.04.12 at 06:56 上午
hohowowo,
沒在自己的blog 作檢索的原因,是因為Typepad 的平台裡沒有內建這個功能。之前曾試著用google 等工具來作站內檢索,都因為無法克服 unicode 的編碼問題而放棄。好在現在 google 更新資訊的速度很快,只好麻煩你在檢索時多加關鍵字或鎖定網域來查詢。
如果大家想檢索這邊的內容,可利用 google 的站內檢索語法,在 google 檢索空格裡先輸入檢索字,後頭再加上site:tamshui.typepad.com 的字樣,如
檢索字 site:tamshui.typepad.com
例1:
媒體 site:tamshui.typepad.com
例2:
音樂 site:tamshui.typepad.com
不便之處,還請大家包涵。
Posted by: tm | 2004.04.12 at 12:37 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