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u 在上篇文章留言裡說的,相信是很多朋友,包括我自己的部分寫照。
過去這十多年台灣政治的發展,就跟媒體新聞一般,不斷以更聳動更刺激的方式在消耗人們的注意力與熱情。然而,受限於制度或媒體本身的特質,這樣的消耗也使得它們更快地顯出不足與疲態。
而在台面上的政治人物仍多以舊思維、老步數玩政治的時候,他們渾然不知在網路上已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新革命,email, BBS, Internet telephone, EC, e-bank, p2p, instant message, blog, wiki... 大幅度地改變了既有的生態與遊戲規則,也讓原先以為捧著金雞母的產業,轉眼間發現自己的地位汲汲可危。有個網站就以 napsterization 為名,蒐集記錄著這一類的資訊。
像這兩次的電視辯論,我覺得也讓不少民眾可以親眼目睹所謂的總統與總統候選人不過爾爾;去除掉幕僚的化妝與支援,他們對於重大政策、問題的瞭解與思考,未必比得上那些或許在我們身邊即可見得到的人。如果看的不是電視,而是他們辯論內容的文字紀錄,說不定連國中小學生都有能力指出哪些地方根本是牛頭不對馬嘴,哪些地方的用語則是跟寫八股作文一樣迂腐空洞。偏偏呢,他們兩人中又有一人一定會成為我們的元首,這不是很令人洩氣嗎?
前幾天,藉著蜂報的指引,讀到了南方朔所寫的「從未來前景論陳水扁總統」。整體來說,這樣的論述儘管粗略,卻是大膽而直指要害的。問題的關鍵不在於領導人的個人背景與侷限,而在於他是否自知而能藉由他的團隊來加以彌補,或是國家的制度規章能否對領導者發揮截長補短的作用。有了這十幾年來的經驗,對於這些問題,應該有讓更務實的討論與解決方案可以浮現的契機了。
網路時代裡,總統候選人的電視辯論,雖未必能適切地呈顯出他們的治國理念與能力,卻有助於破除人們對領導者個人能力的迷思,轉而凸顯了制度與團隊的重要性。而在這個部分,領導人的人格特質或許比他個人的學識與成長背景,更具有決定性的影響。
凡是比較有工作歷練的人,親眼目睹了他們二人在面對問題時的反應與處理態度,相信不難與我們在職場或生活中所碰過的人與狀況相比,也可以藉此來思考這個國家目前的狀況,究竟哪種領導風格與人格特質會較適合。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用在政府領導人的身上,還真是貼切啊。
我自己比較好奇的是,照理說,跟這兩位候選人有實際工作或相處經驗的人,應該是比我們這些老百姓更早就能看到、知道問題何在的,為什麼外界所聽到的異聲仍然如此零星、有限?
對這個問題,我自己的判斷是與權力及制度有關。權力的部分我不多說,制度方面,以我目前對整個制度運作認知有限的理解,會直接聯想到的是跟年底的立委選舉有關。
簡單來說,目前台灣民意代表選舉採的是「複數選區單記不可讓渡制」,這樣的制度使得候選人同時面臨同黨或他黨候選人的競爭,相對地提高了黨機器的主宰性。在這樣的狀況下,除非候選人具有很堅實的民意基礎或媒體曝光率,不然他若公然對黨的政策或所推出之總統候選人有所質疑,一旦黨在選舉或表決中落敗,他就必須背負一部份的失敗之責,而這對於他個人要謀求連任會是相當不利的。
在這種有異聲或質疑即可能被視之為叛徒的生態裡,台灣的政治會出現荒腔走版或唯我獨尊的情形,毋寧說是很「正常」的結果。而要徹底地改變這些問題,我認為立委選舉制度的改革的確是最重要的, 「民選網」的存在正是在為那樣的未來預作準備,希望能藉由民眾的力量來幫助政治運作回歸正軌。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