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讀新聞時,看到經濟日報這則報導城邦推出五本電子雜誌,由於報導將Zinio拼為 Zimio,費了一點力氣才在博客來網路書店這邊找到進一步的說明,隨後又找到那福忠寫的會翻頁的電子雜誌與雜誌走向印刷電子版?兩篇文章,台灣的 Mac 使用者也已在 OIKOS 生活網上做了一些討論。
以目前看到的資料,除了它對同本雜誌是否有下載次數限制(Zinio的使用說明裡只提到可以再次下載)的這點還不確定外,其它的幾個訴求: Same great magazine, Immediate delivery, Keyword searchable, Paperless archives, Easy to share 看來都不錯。讀者可以在文件上劃重點、加註記,等於是Adobe Acrobat的免費版,更是讓人心動。等手頭一些東西忙完後,再來下載試用。
另一個我特別有興趣的地方,則在於它的數位版權管理模式已經比較接近我之前在可隨時連線利用、檢索的「數位資產所有權」提過的想法。如果我們相信人性本善,而科技的出現(更正確地講,是可以普及而活的下去的科技)應該是幫人解決問題,而非製造問題,那麼藉由類似銀行的機構來保存交易與授權證明,只要能透過網路連線認證使用者帳號與所使用硬體,人們不必再費心整理、保存資料,也不需擔心添購或更換硬體設備後,還有一堆設定、下載的問題與限制,我們才能更快地進入數位時代,將心力與時間專注於更具生產力的事務或是更美好的生活。
關於電子書硬體的未來,我的想法跟詹宏志在讀書的未來裡所持的看法差不多,不認為封閉格式的電子書閱讀器有多大發展空間。固然等到電子墨水(e-ink)、電子紙(e-paper)成熟後,整個印刷或出版事業會有一番大變動,就個人經驗而言,能帶台可以隨時連線、下載、儲存、運算、閱讀的小電腦(最好它還是防水耐摔的)在身邊,感覺還是踏實得多。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