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爾換換不同的事來做,也是自我激勵的一個好方法。
前兩天把 Verso送回石牌爸媽家,讓自己可以好好google 一些作社區網站可以用到的資料。看了不少與淡水、台北縣、內政部、活動資訊相關的網站,覺得心底的一股鳥氣似乎慢慢地在積累、醞釀。不過在跟 淡水文化基金會 的秘書姚小姐通過電話,瞭解到淡水這邊,目前確實沒什麼網站有提供在地新聞與活動資訊彙整後,想了一想,覺得該是自立門戶的時候了,於是就興奮地開始打理成立工作室的準備工作。
有了 南方 的經驗,知道要搞個簡單的組織,重點在於如何公開地匯集、引入潛在可能參與者的力量,而不在於完整的計畫、程序或制度。因此一開始只要想個組織名稱、聯絡方式與初步的工作方向即可。反正初期工作室只是個一人組織,事情很好決定,沒多久,「活在淡水工作室(Living Tamshui)」這個名字就出來了。然後就很開心地設計起自己的名片。
玩了一整天,大致有了個樣子,接下來就是要決定是要自己用雷射印表機來做,還是要找印刷行印了。
原本,覺得自己與淡水的淵源不深,貿然地自立門戶,似乎缺少了點合法性。走到淡水文化大樓,想看看能不能找到最近不斷尋覓的淡水細部地圖,見到旁邊通往老街的小道,驀地醒悟了在淡水這樣的一個地方,外來者的合法性早已是被確立、保障的了。感謝馬偕。
Recent Comments